高颎字昭玄_高颎生平故事资料简介高颎(541年-607年),著名、军事谋臣。一名敏,字昭玄,名独孤颎,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东)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
高颎出身渤海高氏,其父高宾是上柱国的僚佐,官至。为周静帝大时,知道高颎精明强干,知兵事,多计谋,任命他为相府司录。相州总官尉迟迥起兵反叛,高颎请将兵平叛,自愿前往监军,命人在沁水上架桥,大破尉迟迥军。以功封柱国,升相府司马。建立隋朝后,任左仆射兼纳言,旋拜左卫。隋文帝有统一南北之志,高颎推荐贺若弼、二将分别任吴州和庐州总管,作灭陈准备。
隋开皇元年(581)九月,节度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两路隋军攻陈。二年春,陈宣帝卒,陈遣使请和,遂班师。三年,率军与诸将分道击。五年,任左领军大将军。七年,隋灭后梁,奉命赴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安集其遗民,甚得人和。不久,向文帝献取陈方略。开皇八年(588年)隋朝以为元帅伐南陈,任元帅长史,指挥全军一举平南陈。后因反对废并得罪独孤,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为民,不久后又免去位。时,被起用为太常卿。
高颎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史称其有文武才略,明达世务。为相执政近二十年,竭诚尽职,功绩卓著。大业三年(607年),见炀帝奢靡,甚为忧虑,有所议论,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时被杀害,享年六十六岁。诸子遭到流放。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