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赏析

综合 0 1309

以下是一篇关于《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赏析的文章:

《<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原文(节选)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二、翻译(节选)

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军早晚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如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三、赏析

  • 人物形象鲜明
    • 荆轲:他是文章的核心人物,有着侠义与果敢的一面。从他明知刺秦凶险却依然应允太子丹的请求可以看出其重义轻生、反抗暴秦的决心。同时,他又并非有勇无谋之辈,向太子丹分析需要樊於期首级和督亢地图作为信物才能接近秦王,展现出他的智谋。
    • 太子丹:通过他的“恐惧”以及向荆轲求助等行为,刻画出一个在强秦威压下焦急、无奈但又企图有所作为的人物形象。
  • 情节跌宕起伏
    • 从秦军压境的紧张局势开篇,引发太子丹与荆轲的谋划,而获取樊於期首级这一情节又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性,樊於期的慷慨赴死进一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使读者的心绪随着情节的推进而起伏。
  • 主题深刻
    • 文章通过荆轲刺秦这一事件,反映了战国末期秦国与燕国等诸侯国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六国人民对秦国残暴统治的反抗情绪,同时也展现了荆轲等侠义之士为了家国大义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千百年来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荆轲刺秦王》以其精彩的人物塑造、曲折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

网友留言: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